绝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2025-07-29 16:47:05 115

反内卷令突袭! 光伏巨头减产30%,钢铁水泥集体刹车,你的饭碗还稳吗?

7月1日,中国光伏玻璃龙头突然宣布减产30%,钢铁厂接到限产指令,水泥行业要求企业“买指标才能生产”,新能源汽车集体退出价格战。

一夜之间,打了三十年的“产能扩张战”被按下暂停键。

这并非偶然,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定调:依法治理低价内卷,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史无前例的“供给侧改革2.0”正式启动。

7月初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桌上摆着两份关键文件:一份是钢铁、光伏、新能源车的产能过剩数据,另一份是欧美国家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清单。

决策层最终拍板:停止内耗,向“低价倾销”开刀。

光伏行业成了首个手术台。

全行业毛利率跌至负数,硅料库存堆积到30万吨,足够撑满下半年需求。

头部企业虽达成减产协议,新产能多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绩工程”,关停阻力巨大。

钢铁行业收到明确指令:全年减产3000万吨,但不再搞“一刀切”。

环保达标的企业只需减产4%,未达标者则需砍掉10%产能。

水泥厂的规则更精细化,去年11月就埋下伏笔:企业超产部分需购买指标填补,明年起违规超产将面临双倍指标惩罚。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精准手术刀”。

与2015年直接关厂的做法不同,2.0版本用环保硬约束卡位:钢铁企业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80%超低排放改造,水泥行业勒令2500吨/日以下生产线全部退出。

碳配额交易机制同步启动,让减排达标的企业能靠卖指标赚钱。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清单揭示残酷现实:中国商品卖100元,欧美同类产品标价500元。

五倍价差直接摧毁当地产业链,工人失业引发社会动荡。

为自保,欧美筑起关税高墙: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占全球50%,对美顺差高达3610亿美元,触发多国集体反击。

更深的矛盾在于“中国补贴世界”。

国内工人日夜赶工却换来微薄利润,而欧美消费者享受低价商品时,本质是中国资源在补贴全球。

光伏行业最典型:中国企业占据全球80%组件份额,但2023年全行业净利润仅2.4%,不足苹果公司单季利润的零头。

贸易战已从关税延伸到规则层面。

欧盟碳边境税(CBAM)要求进口商申报碳排放数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新能源车本土化率设限。

规则壁垒比关税更棘手,即使中国制造价格再低,不符标准连赛场都进不去。

江苏某地小吃街的现状是微观缩影:50米内挤进6家奶茶店,折扣从八折打到六四折,直到一家现金流断裂关门。

恶性循环在制造业更残酷:企业把1亿资金砸向价格战,研发投入被迫压缩,产品质量不升反降。

打工人的困境直接反映在工资单上。

深圳电子厂生产线操作工小陈发现:他的班次从8小时拉长到12小时,薪资却从8000元降到6000元。

企业为维持价格优势,只能压缩人力成本,两人活由一人干,成为流水线潜规则。

消费者看似占便宜实则吃亏。

餐饮业为降价改用预制菜,省掉厨师和洗菜工;网购平台充斥“9.9元包邮”,但充电宝爆炸事故年增120%。

低价成为唯一竞争力时,企业丧失升级动力,员工丧失消费能力,最终把经济拖入通缩螺旋。

第一刀切向传统行业:环保硬约束

宝钢集团接到减产令后,选择关停老旧高炉,将资金投向AI质检系统。

改造后瑕疵识别效率提升40%,废品率下降15%,用技术溢价对冲产量损失。

海螺水泥则提前布局碳交易,通过光伏发电中和30%碳排放,富余配额转售年赚2亿元。

第二刀切入新兴产业:打破地方保护

光伏行业陷入囚徒困境:某头部企业想减产,但地方政府因就业和GDP考核施压,要求满负荷生产。

改革2.0的破解之道是建立“产能指标交易平台”,允许企业买卖额度,让效率低下者主动退出。

国资委同步调整考核标准,将研发投入、专利质量纳入国企负责人KPI。

第三刀重构市场规则:法治化反内卷

《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增条款:连续三年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且市占率超20%的企业,将面临垄断处罚。

市场监管总局派驻工作组进入钢铁、水泥协会,实时监控出厂价,对异常降价企业约谈警告。

某新能源车品牌因宣称“永久免费换电”被认定变相低价竞争,限期整改。

钢铁行业洗牌已现端倪。

唐山某民营钢厂因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月被强制减产10%,库存积压致资金链断裂。

同期,宝武集团高端汽车板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吨利润达普通钢材3倍。

光伏行业仍在煎熬期。

某硅料企业老板在行业会议拍桌:“全行业亏损还要减产,不如让雷劈死我! ”但三个月后,他的工厂因硅料跌穿成本价被迫停工。

头部企业TCL中环转向半导体硅片,晶圆良品率突破92%,拿下台积电认证订单。

就业市场正在撕裂。

东莞电子厂流水线普工岗位缩减30%,AI训练师职位却激增300%;东北传统钢厂关闭高炉时,“深远海机器人运维员”新工种在沿海城市冒出。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数据显示:电工、焊工课程报名量下降,碳管理师培训班期期爆满。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基地,工程师李明连续加班调试新研发的基因测序仪。

他的公司刚拿到“专精特新”补贴,研发投入抵税比例提高至120%。

同一时间,河北某县城外卖站里,前钢厂工人张强刷新着接单页面,午高峰跑12单收入96元,比去年少赚34元。

上海陆家嘴基金公司,分析师们连夜测算钢铁减产数据。

他们发现:主动减产的企业股价反而上涨,海螺水泥公告减产后获外资增持1.2亿股。

千里之外的佛山建材市场,瓷砖批发商老胡看着仓库堆积的货品叹气:“都知道要减产,可谁先涨价谁丢客户”。

广州某预制菜工厂,自动灌装机每小时封装3000份料理包。

流水线工人王姐的工作从炒菜变成撕包装袋,时薪18元无变化。

杭州直播基地里,设计师阿琳开发的国风陶瓷杯单价198元,首批500只秒光,代工厂紧急追加订单。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