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斯炸翻俄军,解放军眼中啥水平,PHL191:也就那样吧!

2025-08-18 23:02:42 152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哎哟喂哥几个最近是不是被“海马斯”这名儿给刷屏刷得耳朵都快出茧子了?就乌克兰战场上那点事儿,可真是把这玩意儿给炒得火热朝天。时不时就听见毛子那边又抱怨被这“小妖精”敲了闷棍,什么弹药库炸了,指挥所没了,搞得俄军焦头烂额,那叫一个吃尽了苦头。这火箭弹,简直成了乌克兰反击的“明星武器”,风头一时无两,跟那什么“标枪”反坦克导弹似的,都快被捧上神坛了,恨不得给它头上套个光环,再配上BGM,就差直接C位出道了。

话说回来这能让老毛子都直呼“卧槽”的“海马斯”,要是真放到咱们解放军的“法眼”里,它到底是个啥水平?是能让咱们也眼前一亮,觉得“哟,有点意思!”还是就那么回事儿,勉强算个“有点东西,但不多,也就那样吧”?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我这成天跟军事装备打交道的老兵油子看来,这“海马斯”M142自行火箭炮,它确实有那么几把刷子。尤其是它那“瘦身成功”的本事,当年可是为了适应美国人那套“全球部署,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狂野构想给量身定制的。你琢磨琢磨,冷战那会儿,美军就琢磨着怎么把庞大的火力体系,像变魔术一样,“咻”地一下,瞬间投送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M270那25吨的“大块头”火箭炮,上飞机都费劲,于是乎,“海马斯”这个只有10.9吨的“小身板儿”就应运而生了。它轻巧啊,连底盘才5吨左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简直就是火箭炮里的“轻量级拳王”,就像那飞毛腿,跑得贼快。

为啥轻巧这么重要简单来说,它能“搭顺风车”!美国的C-17“环球霸王”运输机,能直接把它囫囵吞下,不用拆解,落地就能开火,效率简直是拉满了。这就像你出差,人家的行李箱是能直接提溜着跑路的登机箱,而你的却是个得拆成零件才能塞进后备箱的巨无霸。这种“拎包入住”的便利性,在讲究“速度与激情”的现代战场上,确实能让敌人防不胜防,俄军的痛点也恰恰在这儿——你还没反应过来呢,人家的“快递”就送到了,而且还是“包邮到家”的那种,指哪打哪,不带含糊的。

不过嘛凡事都有个但是”。这“海马斯”的优点,在我看来,基本也就止步于它的“轻量化”和“快速部署”了。再往深了聊,特别是跟咱们解放军现役的那些“大杀器”——比如咱们的“大猛子”PHL-191远程火箭炮家族——比起来,那可真是“处处劣势,一言难尽”了。怎么说呢,就好像一个在平坦大道上跑得飞快的跑车,遇到了咱们这边的“全地形越野怪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赛道的选手。就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东西,咋比?

你问我为啥这么说这事儿,咱们得从战场最根本的需求说起。火箭炮这玩意儿,大部分时候可不是在机场跑道上摆拍的,它得上山下乡,得在野地里撒欢儿,得跟个泥瓦匠似的,哪儿都能去。所以,它的越野能力,那简直就是它的“第二生命线”。“海马斯”这哥们儿,设计之初就想着在东欧大平原上撒欢,或者在中东那些相对平坦的沙地上跑跑,所以它那卡车底盘,涉水深度才0.7米左右,高原机动更是它的“罩门”,简直就是个“旱鸭子”。你让它去咱们祖国西北那些沟壑纵横、高山峡谷的地方试试?估计没跑几步就得趴窝,或者干脆陷进泥巴里,哭爹喊娘地等救援了。我记得有一次,咱们部队在高原演习,那地形复杂得,连老司机都得小心翼翼,PHL-191却像头蛮牛一样,吭哧吭哧就上去了,那画面简直了,美国人看了都得直摇头,估计心里犯嘀咕:“这玩意儿是开了挂吧?”

反观咱们的PHL191,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全能越野王”!它用的是8x8的重型轮式底盘,虽然战斗全重超过40吨,是个名副其实的“肌肉男”,但它的越野能力简直是逆天。涉水深度能达到1.1米,比“海马斯”深了一大截,感觉都能趟过小河沟了,说不定还能在里面洗个澡。更别提高原越野能力,咱们的军演视频里,PHL-191在西藏高原上那风驰电掣的身影,简直就是“高原精灵”!这可不是美国人当年设计“海马斯”时能想象的战场环境。咱们国家地形复杂,啥样的“妖魔鬼怪”地形都得考虑进去,所以咱们的火箭炮,生下来就得是个“多面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不是那种只能在“康庄大道”上跑的“娇贵货”,人家那是“野路子出身”,不服就干。

再说说这打出去的弹药”吧。这就像你一个厨子,手里的食材种类越多,能做出的菜品就越丰富。“海马斯”呢,基本就两种“家常菜”:227毫米的M30/M31型火箭弹和610毫米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听起来还行,但跟咱们的PHL-191一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咱们PHL-191能装的弹种,那叫一个琳琅满目!300毫米、370毫米、610毫米,甚至还有750毫米的“巨无霸”!口径不同,威力自然不同,射程也跟着变。从30公里到300公里,甚至能飙到500公里!这不仅仅是射程远近的问题,更是战术选择的丰富性。敌人躲得近,我用近程弹;敌人藏得远,我直接送他一颗“洲际快递”,包邮到家,还送惊喜。这种“菜单式”打击能力,是“海马斯”望尘莫及的。它那点“家底”,跟咱们的“火力超市”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卖铺,连零食都没几样,你说这咋能比?

还有精度这回事儿,这年头,光靠GPS吃遍天下可不灵了。“海马斯”的制导系统基本就靠GPS定位,美国卫星指哪儿打哪儿。听起来很酷炫,但万一卫星信号被干扰了呢?或者敌人搞个电子战,直接给你“蒙眼”了呢?那不就抓瞎了吗?就像你开车导航,全靠GPS,万一信号没了,或者被干扰了,你是不是就得两眼一抹黑,原地打转?咱们的PHL-191可没那么“娇气”。除了GPS,它还有数据链系统,能跟无人机啊、侦察设备啊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就算卫星信号被干扰了,营一级的侦察手段也能给它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照样指哪儿打哪儿,甚至能做到“人在回路”,实时修正弹道。这就像你导航,人家只有一张地图,你却有实时路况信息,还有个小助手帮你随时更新,谁更靠谱一目了然。咱们这叫“多重保险”,怎么着都得把目标给安排明白了,不留一点悬念。

也是最直观的就是火力密度”问题。说白了,就是“拳头硬不硬,一次能打多少拳”。“海马斯”就算用它那227毫米的“小口径火箭弹”,也只能装6枚,一次打出去,感觉像是挠痒痒。而咱们的PHL-191呢?如果装300毫米的火箭弹,能直接塞进10枚!这可不是简单的数量差距,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打击窗口内,咱们能把更多的“铁雨”倾泻到敌人头上。想想看,6枚和10枚,哪个更疼?这根本就是碾压式的优势。就好像你跟人打架,人家一次挥一拳,你直接来个组合拳,谁能扛得住?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较量。

别以为这只是单兵装备的差距,更深层次的,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理念差异。美国人那套合成化部队,特别依赖空中力量支援,觉得天上飞的能解决一切,就跟个“空军迷”似的。所以在陆军编制里,火炮和火箭炮的数量,对比咱们解放军,那可真是“寒酸”了不少。比如,美军一个合成营下面的炮连,用的是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而咱们呢?直接上120毫米口径的自行榴弹炮!数量上也是咱们占优,咱们一个炮连6门炮,人家才4门。这就像人家吃饭用小碗,咱们直接上盆,能一样吗?这简直就是“火力不足恐惧症”晚期患者和“火力充足富裕症”患者的区别。

再往上到合成旅层面美军一个合成旅下辖的炮营,通常也就配18门榴弹炮。要是那种火力更弱的SBCT(史崔克旅战斗队),那18门榴弹炮还得换成9门“海马斯”火箭炮。这一换,不仅火力强度下降了,数量也直接砍了一半!这简直是把火力支援的重担,一股脑儿地丢给了空军,陆军就成了个“打杂”的。他们那套思路,大概就是“天上不够,地上来凑”,但天上真能随时随地都来吗?就像电影《变形金刚》里,擎天柱一声吼,飞机就来了,现实哪有那么顺利?等飞机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反观咱们的重型合成旅,那可真是“火力狂魔”!一个炮营直接掌管着接近30门的重型榴弹炮!这还没算完,有的合成旅还会额外多出一个火箭炮连,里面直接塞9门像PHL-191这样的自行火箭炮!这配置,简直就是把“火力不足恐惧症”治得服服帖帖的,恨不得把能装的炮都给装上,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火力管够,管饱”的霸气。这才是真正的“大炮主义”,火力覆盖,那叫一个铺天盖地,敌人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吧?“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确实搞出了点动静,让俄军吃了点苦头,但那更多是建立在俄军自身一些战术短板和侦察反制不足的基础上。它好用,因为它轻巧,能快速部署,就像个快递小哥。但要真放在解放军眼里,或者说放到咱们的战略需求和战场环境里,它那点儿能耐,恐怕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它就像一个轻装上阵的短跑运动员,速度快,爆发力有,但要真跟咱们的“全能型重型坦克”PHL-191去比拼耐力、越野、综合打击能力,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说到底美军的设计理念和咱们的实战需求,从根儿上就不一样。人家可能更注重全球投送和快速反应,讲究“特种作战”和“精确打击”的“点穴手”,就跟个武林高手似的,专挑穴位点。而咱们,更强调体系对抗下的“硬碰硬”和“多维度火力覆盖”,讲究的是“降维打击”和“火力洗地”,直接就把你抹平了。所以,这“海马斯”啊,在咱们眼里,也就是个“还行吧,但离优秀还有点距离”的水平,就跟个“优良”和“优秀”的差距似的,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毕竟,咱们的“钢铁洪流”,可不是吃素的,也不是光靠嘴上功夫的。它给俄军带来了麻烦,但要是真面对解放军,那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说不定连跑路的机会都没有呢。你说,这玩意儿要是真敢来咱们这儿撒野,能撑过几分钟?我估摸着,可能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就直接“砰”地一下,没了。下次再聊,咱们说说为啥咱们的火箭炮能“指哪打哪,打哪哪塌”,那才叫真正的艺术!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