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热议731部队陈列馆,日本网友竟开始装傻,各国网友纷纷讨伐

2025-08-23 20:38:36 189

1945年8月,二战硝烟将散未散,在中国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数万具实验者的尸骨被焚毁,铁证如山的罪证被炸毁。然而,这些行为最终无法掩盖历史的惨烈真相:731部队,一个二战时日军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的史无前例的生化武器实验基地。据记载,成千上万的中国百姓、苏联战俘、甚至是儿童,无辜惨死在这里,成为生化武器实验中的“马路大”(实验对象)。而更令人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后,731部队罪行的首领石井四郎不仅成功逃过战争审判,还在美国支持下风光度过余生。不禁要问:为何如此穷凶极恶的刽子手竟能全身而退?这段历史为何在某些国家至今仍被集体“遗忘”?

关于731部队的罪行,一提起来,多数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而反观日本国内,却有不少人对这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队表示“闻所未闻”。当NHK电视台罕见地用50分钟的纪录片曝光731部队罪行时,日本国内却引发两极反应:一边是反思与谴责的声音,另一边则是愤怒、不信和辩解。一些日本观众甚至指责NHK不爱国,认为所谓的“731事实”都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却罔顾这些事件早已被大量史料和幸存者证据所证实。暂且不谈日本社会对该事件的讳莫如深,仅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一些事实来看,难道只是一场单纯的历史“误会”吗?这便成为一段无法回避的争议。

731部队的所作所为究竟有多残忍?让我们从普通人的经历开始讲述这个“人间地狱”。石井四郎,这个731部队的首领,为了一个极为“现实”的理由坚持设立杀人工厂:“生化武器花费少,效果好,能够弥补日本国力不足的问题。” 他于1936年亲自筹建部队基地,将哈尔滨附近定为实验基地,一是可以随时供应本地居民作为实验对象,二是不受国际社会过多干涉。

实验基地内状况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这里不仅是菌株培养地,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活体实验工厂。在数百平的实验区域内,关押着近千名所谓的“马路大”,这些“马路大”其实多是无辜中国百姓、东北抗联战士、甚至被俘的苏联士兵。他们被关押在监牢里,吃最好的饭菜,这并不是因为日军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是实验对象若营养不良,实验“不精准”。

细菌实验残忍到无法直视:霍乱、鼠疫、炭疽杆菌等病毒被注入“马路大”体内。石井四郎崇尚效率,他指挥队员用不同方法感染实验对象:有人直接注射病毒,有人被强行接触患病者;人体若因病毒没死,便被全身血液抽干制成抗血清。为了研发细菌炸弹,他更是通过活人实验证实,如何将病菌感染率提升到最佳效果。如此让人不寒而栗的实验,仅仅是731基地里恶行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事实在战争过去近80年后,却很少被某些日本人提起,甚至被选择性遗忘。那么,这种“集体淡忘”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随着二战结束,多数人认为战争狂人会受到应有惩罚。然而,现实却令人感到一阵寒意。就在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石井四郎迫不及待地下令销毁731基地一切证据:实验资料焚毁,犯人尸体扔入松花江,基地被炸成废墟。而为了保证其手下所有成员“噤声”,他甚至发给每人一颗氰化钾,宣称“若滞留中国就自尽为天皇尽忠”。即便如此,石井四郎反倒成功逃脱了“追责”。

更令人心寒的是,战后美国对于石井四郎和731部队成员的罪行采取了令人疑惑的态度。1947年,当美国得知石井四郎手中握有大量“人体实验”数据时,不仅没有将其绳之以法,反而向其抛出诱惑:“如果这些实验数据能向我们展示实用价值,那你将获得金钱与人生的安全通行证。”最终,731部队的核心实验数据被美国“买下”,石井四郎安然无事,并协助美国开启了自己的生化武器研究。这种做法显然让二战受害者国家愤怒不已——为何人类恶魔能被历史宽恕?这难道是对正义的亵渎吗?

但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当我们以为真相已被掩盖时,有一点却始终未能泯灭:民间的抗争精神。近年来,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相关纪念馆前的长队多次登上国内外媒体。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排队几个小时,只为触摸这段“被人故意淡忘的”历史。更有网友说:“为什么我们最小仅三个月大的同胞都能成为细菌实验器材,而今天的我们不能发声?”

同样在国际社会上,不少国家网友也在这一通道中发出了共鸣。尽管部分日本民众对731部队的记忆依然支离破碎,但来自中国、韩国乃至欧洲和美国的网友频频留言,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显然,石井四郎这种“人鬼化”的最终结局和被美国庇护的后半生难以使人接受。但比起个人的结局,更令人寒心的是:大批731骨干战犯被美国默许放回日本后,仍继续在医学领域工作,有的成为了业内翘楚,甚至颇受尊敬。这些山顶“功成名就”的日军医生们究竟凭何资格逃离铁窗?

表面上,一些日本历史学者为731部队的罪行发声,成为了“反思”的代言人,但实际上,这场反思似乎只限于少数“学者圈”。就官方层面来看,日本政府更倾向于模糊和抹消这段历史,比如教科书在谈及侵华时期,直接跳过731的内容,更没有将它列为重点课堂内容。普罗大众中,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相当薄弱,甚至无法分辨“731”究竟是数字还是事件名称。官方与民间的互相推动下,日本国内“将这段惨剧淡化”的氛围愈加浓厚。

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的历史“修正主义”并不局限于日本。美国出于假日利益曾与731部队的某些成员有生意往来,而这种“老账”如今几乎成了一些强国或回避不谈、或轻描淡写的历史角落。这些国家用冷漠或淡忘,以一种近乎自信的态度摆脱某些战争污点,将受害者们的哭诉隔绝于墙外。

如果让石井四郎在地下看到自己一手制造的人间地狱如今成了某些人的“糊涂账”,也许他会得以“安息”。我们不得不反问:为什么这样的刽子手还能在二战后得以“风光至老”?为何部分美国人能拿着被折磨出来的罪证,堂而皇之地创造“生化技术红利”?当然,也要反观部分日本网友的态度——当我们追问历史的时候,他们用“别太敏感”草率回应;我们唤起记忆时,他们用“过去的事就算了”岔开话题。正是这份冷漠延续了战争的另一种悲剧:伤害不止来自战时,而是后人对历史教训的无知。

有人说,过去终将一笔勾销,但百年前昭昭铁证摆在眼前,日本现今却仍有人否认731部队的存在。如果否认可以换来和平,那是否承认历史就当真只会带来冲突?在南方土壤上严冬中排队几公里看历史档案冷轧每位参观现代人皆成自觉桥梁让本文 nuair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