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斤游客峨眉山坐滑竿,9个轿夫抬10小时花2.2万!这事网友吵翻了

2025-08-24 09:20:47 137

最近峨眉山景区出了个“大新闻”:一位体重263斤的游客,雇了9个轿夫轮流抬滑竿,上下山42公里花了2.21万!这事一传开,有人说“有钱任性”,有人心疼轿夫辛苦,今天咱就从事儿本身、钱花得值不值、法律和情理的角度唠唠。

一、这趟“豪华滑竿游”有多夸张?9人抬轿,10小时走42公里

先给大家还原下当时的场景:8月15号,江浙口音的游客联系到峨眉山轿夫方先生,说想坐滑竿上下山,目的地是半山腰的财神店。方先生一听说游客体重263斤,立马犯了难——普通滑竿根本坐不下,先是找了两顶都不行,最后好不容易凑到一顶大滑竿,才勉强让游客坐进去。

更费劲的是“抬轿阵容”:一般游客坐滑竿都是2人一组,走3公里往返收480元。但这位游客体重超标,为了安全和轿夫体力,方先生直接安排了9个人——4人一组轮流抬,累了就换,还有1人专门开路,怕撞到其他游客。

全程有多累?从山脚到财神店21公里,上下山就是42公里,总共花了差不多10小时,上山耗时更长,下山时还赶上下雨,游客倒挺开朗,没让轿夫撑伞,还跟着轿夫一起喊“嗨哟”号子,引得路人都来围观。最后到山脚,游客除了之前谈好的2.12万,又给每人加了100元小费,总共花了2.21万,还跟方先生约好明年5月再来,让提前准备大滑竿。

二、2.2万贵不贵?法律上这钱赚得合理吗?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钱也太好赚了”,但咱得算笔账,再从法律上捋捋:

先算“体力账”:9个轿夫10小时,人均赚多少?

总费用2.21万,9个人分的话,人均差不多2455元。但要知道,他们抬的是263斤的人,走的是峨眉山的山路,42公里往返,10小时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负重爬坡——普通成年人扛20斤爬楼梯都费劲,更别说抬130多公斤(游客体重)走山路,中间还得轮流歇,体力消耗不是一般大。

对比平时的活儿:2人抬3公里赚480元,人均240元,耗时大概1-2小时。这次虽然人均2400多,但付出的体力是平时的好几倍,而且是“定制服务”(找大滑竿、多派人手),从市场行情来看,这价格不算漫天要价。

再看法律:这交易合法吗?有没有“坑”?

从法律角度说,游客和轿夫之间是“承揽合同关系”——游客出钱,轿夫提供抬滑竿的服务,双方提前协商好价格、人数、路线,属于自愿交易,只要没强迫、没隐瞒,就受《民法典》保护。

这里要提醒两点:

轿夫这边:得保证服务安全,比如找合适的滑竿、安排足够的人手,避免因设备问题或体力不支导致游客受伤,要是出了安全事故,轿夫或景区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

游客这边:如果提前知道自己体重超标,得如实告知轿夫,不能隐瞒——要是故意不说,导致滑竿损坏或轿夫受伤,游客也得承担责任。

这次双方都挺坦诚:游客说了体重,轿夫根据体重安排人手和设备,最后还主动加了小费,属于很规范的自愿交易,没法律风险。

三、网友吵翻了:有人羡慕有人心疼,还有人提了个关键问题

这事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之后,网友的观点分成了三派,吵得挺热闹:

“有钱真任性”派:“2.2万坐趟滑竿,这是把峨眉山游成了‘私人订制’啊!羡慕这种‘不用自己走路还能跟轿夫喊号子’的快乐,明年再来还得提前预约,太豪横了。”

“心疼轿夫”派:“看着都累!9个人抬10小时,山路那么陡,赚的都是血汗钱。游客虽然加了小费,但还是希望景区能多保障轿夫的权益,比如提供防滑设备、规定最大负重,别让他们太辛苦。”

“理性讨论”派:“有人说‘花钱就是压榨轿夫’,但轿夫靠体力赚钱,游客靠消费享受服务,双方自愿,没什么不对。反而要注意:要是游客体重超标太多,会不会对轿夫的腰椎、膝盖造成永久性伤害?景区是不是该出台个‘滑竿负重标准’,保护轿夫的身体健康?”

其实网友的担心有道理——轿夫这份工作靠体力吃饭,长期负重爬山容易落下职业病。虽然这次游客很配合,但景区确实可以多做一点,比如明确滑竿的最大承载重量、定期给轿夫做体检、提供防护装备,让他们在赚钱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身体。

最后咱总结下:这事儿没什么“对错”,就是一次特殊的自愿交易——游客花了钱享受了便利,轿夫靠辛苦赚了合理报酬。但它也提醒我们:在关注“豪横消费”的同时,也别忽视轿夫这类体力劳动者的权益,毕竟每一分钱背后,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

你们觉得2.2万花得值吗?要是你去峨眉山,会花这么多钱坐滑竿吗?评论区聊聊!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