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国际学生庇护申请飙涨!10 万驱逐案卡住,移民政策陷两难》

2025-10-07 07:40:17 121

当悉尼市中心一居室公寓租金同比飙升 28%,当 79.4 万国际学生挤满澳洲校园,一场更为严峻的移民危机正在酝酿 —— 截至今年 7 月 31 日,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已有 98979 人的保护签证申请被拒绝却仍未被驱逐出境,积压人数直逼 10 万大关。移民局前副部长发出紧急警告:越来越多的学生签证持有者正将庇护申请视为滞留澳洲的 "救命稻草",自 2015 年起持续累积的驱逐积压已到了必须紧急清理的临界点。

繁荣与隐忧:国际教育的双面镜

国际教育作为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产业,2024 年为经济贡献超 510 亿澳元,支撑 25 万个本地就业岗位。但这份繁荣背后暗藏隐忧,2023 年澳洲全年发放近 60 万份学生签证,国际学生总数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 30% 以上,直接导致住房租金飙升、公共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等连锁反应。为给过热的留学市场降温,政府 2024 年首次设定 27 万人的国际学生配额上限,并将签证费从 710 澳元大幅提升至 2000 澳元,同时收紧语言要求、堵住 "无限续签" 漏洞。

政策收紧立竿见影,2023-2024 年度学生签证持有者数量下降近 26%,从 27.8 万人降至 20.7 万人。但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签证审批率降至 79% 的历史低位时,庇护申请却逆势上扬 ——2024 年 1 月至 5 月,寻求庇护的学生每月平均达 261 人,总数 2380 人创疫情后新高,其中中国学生以 300 人成为最大申请群体。这种反常现象引发学界质疑:为何在 94% 签证获批率的优势下,中国学生仍占据庇护申请榜首?

制度漏洞:庇护申请的 "灰色通道"

澳洲复杂的难民身份认定流程(RSD)为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根据澳洲议会披露的流程,庇护申请者从递交申请到最终司法复核需经历五个阶段:移民局初审、行政上诉法庭复审、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直至最后请求移民部长干预。这套冗长的程序设计本是为保障难民权益,却被部分国际学生当作拖延离境的 "法律盾牌"。

前教育部副部长阿布里兹维一语道破天机:"签证配额限制缩小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如果他们想留在澳洲又没有特殊技能,似乎只剩申请庇护或回国两条路。"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有 3555 名中国学生申请保护,远超马来西亚(1788 人)和印度(1112 人)学生的总和。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政府刚宣布将国际学生配额提升至 29.5 万,政策的摇摆让不少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庇护申请博弈居留权。

双重挤压:真正难民与教育声誉的双重受损

虚假庇护申请的泛滥正在造成双重伤害。一方面,移民局前副部长指出,澳洲目前有创纪录的 11.4 万人在等待保护决定或在申请被拒后滞留,这使得真正需要人道主义保护的难民面临更漫长的审批等待;另一方面,国际教育的声誉正遭遇隐形打击,澳洲国立大学专家安德鲁・诺顿警告,这种趋势若持续,可能导致签证政策进一步收紧,形成 "配额限制 - 庇护激增 - 政策更严" 的恶性循环。

对于申请者而言,虚假庇护的风险同样巨大。澳洲移民法中的 PIC 4020 条款明确规定,提供虚假信息可能导致签证被取消并留下永久记录。尽管 2023 年工党改革为部分难民开通了永久居留通道,但政策明确将非法入境者排除在外,学生通过虚假申请获得身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破局之道:在管控与开放间寻找平衡

面对当前困局,澳洲政府正试图在多重目标间寻找平衡点。2026 年 29.5 万的配额分配中,66% 流向公立大学,33% 分配给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显示出对高等教育核心地位的维护。同时通过《澳 — 东南亚 2040 经济战略》,积极吸引东南亚学生以降低对中印市场的依赖,2024 年东南亚学生已占总数的 12% 且增速显著。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合规规划远比铤而走险更可靠。专家建议:一是关注配额动态,避开过度拥挤的教育机构和专业;二是提前规划毕业后路径,通过技术移民等正规渠道申请居留;三是警惕中介误导,了解虚假庇护申请的法律后果。澳洲教育部长贾森・克莱尔的话或许值得深思:"国际教育不仅是经济收入来源,更是构建国际友谊的桥梁",唯有双方共同维护制度诚信,这座桥梁才能长久稳固。

随着澳洲移民政策进入精细化管控时代,这场由 10 万驱逐积压引发的治理危机,正在倒逼更完善的留学监管体系诞生。对于每一位计划赴澳的国际学生而言,看清政策风向、坚守合规底线,远比寻找制度漏洞更为重要。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