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想成航天大国:希望赴华学习技术!神二十乘组返回时间确定

2025-10-07 10:41:27 109

缅甸想成航天大国:希望赴华学习技术!

九三阅兵大家都看了,但可能还不知有个插曲,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早早返回自己国家不同,缅甸代总统敏昂莱不仅没有提前回国,还花了两天时间去参观了北大荒智慧农业展示馆、哈尔滨电器集团等地。

显而易见,这趟行程与缅甸电力覆盖不足和农业发展生产力急需提升有关。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在敏昂莱参观哈工大航天展示馆的时候,竟然提出了希望有一天缅甸的航天专家也有机会能赴华学习。

这个时候可能不少人都会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知道,航天技术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战略属性,而且,以目前缅甸在航天领域的水平来说,谈什么航天科技创新、航天合作都不现实,他们目前最迫切的需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要借用我们现成的技术。

所以,尽管缅甸和我们有一些经济上的合作,但想要从经济层面直接跨度到安全、甚至是战略层面进行合作,本就不可能都如愿。

所以,不管敏昂莱为何想派缅航天专家赴华学习,他的这个请求本就是“不情之请”,至少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你还记得55年前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吗?

我们常感叹时间过得很快,不经意间就从指缝间溜走,但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却是从未停止拼搏奋进的55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虽然只工作了短短28天时间,但早在1958年就提出要研究它,等到正式研制的时候已经是1965年,这时距离发射还有5年时间。

尽管那时的东方红一号还不能把我们送上太空,但它的意义非凡,在此之前,全世界具备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只有四个,其中就包括前苏联和美国,而我们中国成为了第五个,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已不能发射信号,但它依然还在空间轨道上运行,并见证了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二十号,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早已不再受制于人!

相信航天迷们都还记得:2011年,一个名叫弗兰克·沃尔夫的美国人,妄图遏制中国航天技术发展,专门提出条款禁止中国和美国进行联合科研活动,中国科研人员不得进入美国航天局,而美国国会竟然通过这项条款,还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有是为了他们的“国家安全”。

但是,那又怎样呢?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14圈,并顺利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回地球。

2005年,航天员聂海胜和费俊龙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一起完成了中国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航天员人数更多,飞行时间更长。

自此之后,中国航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8年有神舟七号飞船、2011年有神舟八号飞船、2012年有神舟九号、2013年有神舟十号、2016年有神舟十一号、2021年有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2022年有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2023年有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2024年有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2025年有神舟二十号。

神二十乘组太空出差vlog上新,“太空出差之旅”也已过半!

航天员们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执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候,便曾三度遇险,第一次危险发生在飞船发射上升阶段,火箭和飞船共振,26秒时间使未经相关训练的他以为自己可能要牺牲了,这就是“致命的8赫兹共振”。

第二次危险发生在飞船返回阶段,要知知道在和地球大气层摩擦的时候,飞船外温度高达1600摄氏度以上,而飞船两边的舷窗却出现裂纹一般,这对宇航员来说是致命威胁,后来经研究确定其实是防烧涂层裂开了;至于第三次历险,那就是降落伞出现轻微破损,导致返回舱在落地的时候又再次重重的弹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出舱的时候,航天员杨利伟的嘴角会带着血丝,嘴角被头戴式话筒上的棱角划伤。

实际上,每一次载人上天任务在进行之前,科研人员都对发射火箭和新一代飞船进行诸多技术和安全上的改进,但每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们,依然需要勇敢去挑战诸多“第一次”,第一次进入太空、第一次出舱活动等等。

别看如今这么多国家的科学家想进入中国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建设却来之不易,加上地外空间本就有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空间站不仅要保证自身平稳运行,还要防护外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神舟二十号的出舱活动时间已达到6.5小时,不仅对空间站安装的舱外辅助设施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还进行了舱外设备巡检。

截至目前,航天员陈冬进行的出舱活动最多,前后加起来6次,而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也过半,返回时间确定,将在十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中国航天赴九天,问苍穹,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