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琼丹:选择直播带货景区唱演,稳住收入引发行业变局?

2025-10-25 17:04:37 137

苑琼丹决定“暂时息影、全身投入直播带货”,这句话并不只是个人选择的新闻,而是一个行业信号。

她在2023年底接受采访时说,直播让她能把握节奏、挣钱更直接,“每一场(直播)我都要提前几天准备…

做人要有取舍,专心做好一件事。”

(据相关媒体报道)。

这画面很具体:在景区舞台上唱老歌、在镜头前推荐商品,观众近在咫尺,镜头和掌声都能立刻变成收入。

苑琼丹的职业轨迹可以帮我们理解她的选择。

她1963年出生,1993年因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石榴姐”走红,1995年转投TVB,2001年凭《封神榜》中的“殷十娘”获得年度“十大我最喜爱电视角色”。

这些信息并非臆测,可在多家媒体和艺人档案中查证。

她不是一夜之间“转行”,而是在几十年演艺生涯后选择新路径——这才是关键。

她给出的理由很直白:直播报酬更具吸引力,演员的工作太被动,拍戏带来的不安全感让她想试试能掌握主动权的方式。

她谈到准备直播要提前几天,不做浮光掠影的表面功夫。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收入的即时性,二是职业掌控感——这两点对许多资深艺人都有吸引力,不是个人偶发的感受。

不是只有她这么做。

国庆中秋期间,多位90年代港星走进景区、走上小舞台——温兆伦、江华、林俊贤等人先后“营业”。

温兆伦今年因在热播剧中客串再次被关注,江华、林俊贤也以演出、唱歌的方式参与景区活动。

多家地方媒体报道了这些场景:明星与游客近距离互动、签名、合照,场面温度高,这些报道呈现的是一种市场化的现场消费形式。

把个案放大,就能看到三个驱动因素在同时作用:一是影视制作生态的变化,二是怀旧经济与旅游复苏带来的需求,三是新媒体渠道(直播、短视频)为艺人提供的变现方式。

三者叠加,形成了比过去更明确的“二次就业”路径:既能保留演艺身份,又能稳住收入和公众曝光率。

先说制作生态。

近年来不少艺人抱怨拍摄周期被压缩、档期被挤占、角色深度被削弱——演员对作品的参与感和安全感下降。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多篇采访中,资深演员提到“太被动”“拍戏得等别人安排”。

在这种生态下,能自主安排时间、能控制呈现方式的直播,自然成了补充或替代选项。

再看怀旧经济和旅游复苏。

景区需要故事、需要人气,怀旧面孔能迅速触发情绪连接。

游客愿意为“旧时光的再现”买票、拍照、消费。

这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一种场景化的商业服务——把记忆包装成产品销售出去。

景区举办港星巡演,本质上是用熟悉面孔激活流量、增加消费,这从商业逻辑上讲合情合理。

最后是直播和短视频的变现逻辑:流量即货币,粉丝的打赏、带货提成、平台补贴能形成清晰账本。

比起等待一部戏的排期和报酬,直播的报酬更透明,也更可持续地与艺人当下的热度挂钩。

当然,学习直播也是一门手艺——如苑琼丹所说,每一场都要准备;不是所有演员都能一拍即合,但不少人愿意尝试。

这种转型并非没有问题。

短期内,景区舞台和直播间能带来现金流和曝光,但长期文化价值和艺术深度可能被边缘化。

有人会问:艺术家变成“现场卖货”的商人,会不会损害艺术尊严?

也有人看到另一面:这是时代给出的生存策略,是演员自我保护的选择。

两种声音并存,值得讨论。

再看可持续性问题。

景区演出依赖游客流量,旺季有观众,淡季收入会缩水;直播则受平台规则和流量波动影响,风险依然存在。

艺人将职业多元化固然聪明,但这条路需要更多职业化运作:合约清晰、分成透明、品牌定位到位,否则很容易进入“表演劳务”的低端市场。

温兆伦的个案说明了另一个点:作品翻红能带来二次价值。

他在热播剧里客串被翻出老歌,带动了景区演出邀请。

这说明影视作品本身仍有价值,通过合适的渠道可以转化为线下活动和商业机会。

影视公司和景区若能建立长期合作,形成IP延展的闭环,资源的价值能被更好释放。

那么行业该怎么回应?

首先是保护演员权益:合理安排拍摄周期、提供更透明的报酬结构,让演员不必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两个渠道上。

其次是制作方与艺人应建立更长期的合作关系,不要只按短期利益操作。

第三是景区和直播平台要规范合作,明确版权和商业使用边界,避免出现侵权和合同纠纷。

回到苑琼丹,她也并不彻底否定回归。

她说暂时不拍戏,顶多接短期综艺,未来若熟练直播也不排斥回归拍戏。

这说明她把演艺当作生命中的一个长期选项,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她用现实的方式调整步伐,这是很多资深艺人共同的选择:在多条赛道之间寻求平衡。

你怎么看?

支持老牌演员用直播和景区演出来稳住生活,还是希望他们回到更纯粹的影视创作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讲讲你看过的那场景区演出或某位老演员的直播瞬间。

大家的声音能让讨论更接地气,也能给行业一些真实的参考。

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