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军委提议李讷当军报领导小组组长,毛主席却反对:换成廖初江

2025-10-26 09:32:28 73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大地开展了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涌现出了无数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在这些人中,论名气之大,影响之广,升迁之快,首推廖初江。廖初江曾被誉为全国“学《毛著》第一人”,并在33岁担任了解放军报社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铸就了他人生辉煌的极点。今天帝哥就来说说廖初江的故事。

廖初江

1936年,廖初江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的一个贫困家乡,他在195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某部三师机械化团一营三连当战士。

从苦水里泡出来的廖初江,怀着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之情,买来了《毛泽东选集》,他依靠字典的帮助,逐字逐句地认真学习,无论工作多么紧张,他的学习从未间断。廖初江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摸索出了“早起点,晚睡点,多看点,少玩点,勤想点,遇见师傅就问点,总结收获及时点,加紧工作挤出时间多学点,夜战星期六,不放星期天”的一套“忙里读书法”。战友们深深地为廖初江“工作忙挤不倒,文化低难不倒,有成绩夸不倒”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以他为榜样,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1959年,廖初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沈阳军区授予他“学习毛主席著作尖兵”的称号。到1963年,廖初江已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通读了3遍,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他反复诵读,力求倒背如流。廖初江还找来了毛泽东建国后的部分著作学习,按内容分类摘记毛主席语录500多条,阅读有关参考书150多本,写下心得体会53万多字,20多种报刊选用他写的学习体会共40多篇,他还被邀往各地介绍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经验100余次。

1961年2月20日,沈阳军区驻抚顺某部班长雷锋专门来到廖初江所在的部队拜访他。雷锋见到廖初江后,激动地说:“我是来向你取经的,你可得好好帮助我啊!”

廖初江听后连忙说:“我比你差得远,今天见到你,我得向你好好学习。”

雷锋说:“我入伍的第三天,就在《解放军战士》上看到廖初江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事迹,从那时起,我就以你为榜样,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想起廖初江同志刻苦学习的精神,马上就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这天雷锋和廖初江谈得十分投机,他们吃完晚饭以后,又一直谈到深夜。

雷锋和廖初江

1962年2月19日,在沈阳军区召开的首届团代会上,雷锋与廖初江又一次相遇了,他们利用会议的间隙,再次交流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经验和体会。会议结束后,雷锋和廖初江互相留言,雷锋在廖初江的笔记本上写的是这样几句话:“我是苦里生甜里长,没有大‘我’无小‘我’,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献给人民,献给党。”廖初江的留言是:“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教育下不断前进。”

此后廖初江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职务也不断升迁,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他还被授予”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尽管荣誉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但廖初江一直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坚持和战士“五同”,在劳动中和战士一块背粮、拉犁、掏粪……

1967年,廖初江被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他和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成为了同事。比廖初江小4岁的李讷生性活泼,爱开玩笑,给廖初江取了种种离奇古怪的外号。李讷在报社用的是“肖力”的化名(即取“小李”的谐音),廖初江便称她为“肖力同志”,表现出亲密无间的同事关系。

廖初江的宣传册

1969年春,党的“九大”即将召开,中央给了解放军报社一个代表名额,当时报社的领导班子由李讷、廖初江、一名“靠边站”的副总编、两名中层骨干及群众代表组成,其中最有资格当选“九大”代表的应该是李讷。但毛泽东在审定代表名单时力排众议,把李讷换成了廖初江。

同年8月,军委办事组向中央政治局提议由李讷担任解放军报社领导小组组长,毛泽东却对此表示反对,他推荐廖初江担任了这一职务。

就这样,33岁的廖初江来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也埋下了他悲剧结局的伏笔。后来廖初江因为得罪了“四人帮”,被审查了一年多,年仅44岁便患癌症去世了。

参考文献:《党史天地》2002年第1期的文章《风雨坎坷几浮沉──记全国“学《毛著》第一人”廖初江》,作者 陈杨桂

《党史纵览》杂志2012年第5期的文章《一张雷锋与廖初江合影的背后故事》,作者 陈杨桂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