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象预报总是不超过40度成为热搜时,我们关注的,其实不是天气

2025-07-24 03:45:34 121

史上最热一年,如期而至。

三伏天还没到,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就已达最强时段,多个地区气温突破40度大关,其中,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局部区域最高气温逼近或超越历史同期极值。

40度,这个十年前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温度,在今天,已经是司空见惯。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网络上总有关于气象预报的各种争论,其中,大家的一致看法是,实际感觉要比气象预报的温度高的多。因此,“阴谋论”大行其道,不少人怀疑,这是气象部门刻意压低数值的结果。

这个话题年年争论,气象部门也是年年回应。

近日,国家气象局特聘专家公开释疑,气象预报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

而大家日常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要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高4度至5度,温差就是这么来的。

笔者并不从事相关行业,但觉得专家的说法没啥问题,也合乎逻辑。

不过,在搞明白温差的缘由后,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大家反复讨论气象预报不准的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

气象部门工作不认真,测量方法不科学?相关部门刻意向公众瞒报温度?抑或是众人闲的无聊,在高温面前攀比承受能力?

应该说,在天气如此炎热的情况下,没几个人会有此等闲情雅致。

大家怀疑测得不准,其实是含蓄地在说,面对高温,我的合法权益究竟落实得怎么样。

我国早在2012年,就由卫生部(现卫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联合颁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其中有这么几条规定:

日最高气温达到40度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这是笔者简单摘录的几段,看这篇文章的“牛马”,你是否完全享受到了这些权益呢?

以高温津贴来举例,笔者所在的陕西省,是有明确规定的。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标准为每人每天25元。

除此之外,还规定了防暑降温费的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5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10元。

看完这些,很多人纠结为何天气预报很少达到40度的疑问肯定就有了答案。

那些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空调安装工人、外卖小哥、小区保安、货物搬运工人,当气温达到40度时,是否停止作业了呢?是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做过体检呢?是否拿到了应得的高温津贴呢?很多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在餐馆打工的人,在室内打扫卫生的人,工资中是否包含了防暑降温费呢?

毋庸置疑,这些权益,有些人是享受不到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可预计的时间内,夏天将会越来越热,40度已成为常态。我们这个社会要做的,除了气象预报要更加精准之外,更要想办法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折不扣把制度执行好,把用人单位的责任落实好,让每一个高温下的从业人员,得到应有的待遇,享受合法的权益。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