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潜艇行动后,特朗普派使者访莫斯科,未达协议便施加制裁

2025-08-08 13:08:25 67

听说美军已经部署核潜艇了,特朗普又打算派人去莫斯科,威胁说谈不拢就搞制裁。这一波“核潜艇加特使”的搭配,究竟想干啥?这样玩极限压力手法,对现在的俄乌局势到底有帮助没帮助?

8月头几天,一连串外交和军事动向让美俄关系变得热闹非凡。起初,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话,说他已经指示把两艘核潜艇调到所谓的“适当区域”,虽说没有点明具体地点和型号,但这番话也足够让大家注意到。

按分析的话,美军可能调动的核潜艇主要有三类:一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可是战备的“大头”;二是改进版“俄亥俄”,携带巡航导弹的那种;三是执行普通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特别要注意的,是“俄亥俄”级,它搭载的“三叉戟2”潜射导弹,基本上可以锁定全球主要目标,从美国本土一出发,几乎可以打到俄罗斯。不过呀,说白了,这型号潜艇本身就一直处于战备状态,不用特意“调动”,不需要跑到哪儿去。在我看来,这次的“调动”更像是个象征性的动作,没啥实质性威胁。

换句话说,特朗普不过是在摆摆样子,用大声喊话的方式给俄罗斯施加点压力罢了。不过,这就是个噱头而已,毕竟,核潜艇的部署可不是用来秀肌肉的,不能当作社交媒体上的炫耀工具。当然啦,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玩,他更在意的是给外界塑造个“强硬领袖”的形象,而不是真的想让局势变得更稳妥。

接着,特朗普又拿出一张新牌,他打算派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去俄罗斯,计划是在8月6号或7号之间,目的是推动俄乌停火。说话也很硬气,如果俄罗斯在8日之前不答应停火,那就得面对新的制裁。特朗普还说,俄罗斯“非常想见特使”,暗示这次会谈其实是应俄方面的请求安排的。这意思就是,特朗普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营造出一种“我来牵头谈判、普京在向我求饶”的气势。

可是,你看,这样的安排到底有没有真格的操作空间?目前还不太清楚。首先,美国派出去的可不是专门处理俄乌问题的特使,而是中东事务的代表,这专业性嘛,大家心里也有数,指向性也不太靠谱;再者,特朗普硬是将谈判设定在“最后期限”,还威胁要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讲这些话其实反倒不太利于局势的缓和,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讲得明白,俄罗斯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不会听那所谓的“最后通牒”。

这场远距离的较量,其实也揭露了特朗普在战略上的一股急躁劲。他试图用极限施压,迫使俄罗斯让步,可实际情况是忽略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现在,俄方在战场上占据上风,不太可能轻易让步;乌方也把眼前的阵地当作国家主权的底线,没可能接受用领土换和平的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推动和谈,不仅得不到基辅的配合,也难动摇莫斯科的立场,基本上难以实现。

从战场情况来看,俄方面通报,仅在过去一天里,俄军就对乌军发动了139次攻击,摧毁了不少基础设施和空中力量。而且,红军城战役也到了关键时刻,这个位于顿涅茨克前线的重要交通要冲,现在已经被俄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俄军采取“围三缺一”的策略,断绝通往该地的补给线,一直用远程炮火打击乌军增援力量,逐步压缩乌方的战略余地。红军城在战略布局上连接着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巴普洛格勒和扎波罗热,是乌军的后勤核心和东部防御的要点。如果这里失手,乌东防线的整体局势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所以啊,特朗普这会儿提出来硬碰硬的和平谈判,其实也藏着一些政治算盘。第一,他不想再继续无底线支持乌克兰。特朗普和他的团队都觉得,美国目前对乌的援助实际上变成了“帮欧洲买单”。欧洲各国的帮忙态度一直挺模糊,嘴上说得响,但行动上支持得少得可怜。对特朗普来说,美国不可能一直当“冤大头”吃哑巴亏;第二,援助乌克兰耗费了美国大量的军事库存和资源,还影响到美军在亚太和中东这些战略地区的布局。这也是他推崇“速战速决”停火的主要原因,想趁早结束这场耗费的纷争。

不过啊,特朗普的做法就有明显的短板。他完全忽视了俄乌之间的基本分歧——乌方不可能接受把现在这条战线作为谈判的基础,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变相承认失地”;而俄方则坚持认为,谈崩了也没关系,靠在战场上的推进来实现目标更重要。所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特朗普的特使去俄国,能不能顺利见到普京都变成了问题,更别说谈到什么协议了。关键还在于,特朗普的团队里,根本就没有真正懂得俄乌局势的资深外交官,也缺乏能协调各方利益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他那所谓的“强硬”立场,反倒只会让俄方更加不信任美国,愈发坚定他们继续打下去的决心。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