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评出过去三十年最大战略失误:一项出口限制摧毁未来空军

2025-09-03 20:54:53 55

作为全球第一款隐身五代战机,F-22猛禽一出场就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它开创了超视距空战的新局面,为美国空中霸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受到五角大楼一些错误的决策影响,这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战机在2011年不得不停止生产,最终产量只有195架。

8月28日,美国《国家安全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F-22的文章,里面提到,1998年美国政府推出的F-22出口禁令,是让这款战机短暂存在的重要原因。从短期看,这项措施确实保护了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不过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生产成本飙升,导致供应链大量流失,最后甚至让人难以买到一架,全球最强的制空战斗机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章甚至把这项决定称作美国过去三十年来最严重的战略失误之一。美国的制空实力停滞不前的同时,中国空军的建设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美西方盟友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痕。

昙花一现的F-22

1971年,美国空军正式启动了ATF战斗机项目,目标是研发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以对抗苏联的四代机威胁。新型战机需要具备隐身技术、超音速巡航和短距起飞能力,还要求配备高推力发动机和使用复合材料的机身等等。

洛马公司推出了YF22原型机,与诺斯罗普·格鲁曼的YF23一起参与了这一计划的机型竞标。比起来,YF23在隐身和飞行表现上更有优势,但YF22在敏捷性方面更占便宜。因为九十年代的空战更注重近战格斗,最终YF22成功中标,也就是后来的F-22的原型机。

一开始,美国防部长设计的生产方案是750架全新战斗机。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数字不断被缩减,最后定在442架。一直到1997年,首席试飞员保罗驾驶F-22从佐治亚州顺利起飞,飞行时间全程58分钟,完成了关键的试飞任务,也正式拉开了全球五代机时代的帷幕。

那会儿啊,整个世界的空军格局大致是这样:俄罗斯以苏27四代机领跑,欧洲则靠幻影2000这款飞得挺溜的四代机,加上中国的主力机型还停留在三代机阶段。美国那叫一个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在空中世界无敌了,搞了两招儿:一是通过《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明面上禁止F-22出口,想把隐身五代机的核心技术牢牢守在自己家里;二是继续削减F-22的产量,把数字拉低到339架。

五角大楼觉得,不让出口呢,不仅能减少国际市场的订单分散,还能保持美国先进战机的技术优势,这样一来,美军就能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空军水平。不过,从今天的角度看,这种决定其实有点太局限了,想想美国政府当时的眼光,是不是有点太短浅了呢。

2003年,F-22即将服役前夕,美国国防部经过仔细评估,觉得339架有点多了,于是将数量缩减到227架,已经不到最初的一半了。不过,这还不是他们节省开支的极限,到了2009年,历经反恐战争的考验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果断决定,将F-22的生产数定在187架,生产一旦到位就立即停止。

因为出口不成,靠盟友的订单来分担成本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再加上生产预算频繁变化,导致F-22的单机制造费用一路飙升,从1991年的6120万美元一路涨到2008年的1.375亿美元。到了2011年,生产成本已经上扬到1.5亿美元,假如还算上维护的花销,这个数字就会达到3.8亿,甚至比同类重量的黄金还要贵得多。

到了2011年,伴随着最后一架F-22的下线,整个生产线也逐渐走向萎缩。那些负责隐身蒙皮的工厂,以及特殊铝合金部件的供应商,纷纷转向民用生产,或者干脆关门歇业。美国方面还声称,这只是暂时封存,等战略调整时随时能重新启动,但实际情况证明,这纯属自我安慰罢了。

在中国试飞五代机之后,美国国防部开始考虑逐步恢复F-22的生产线,想要重新夺回制空优势。到2016年,澳大利亚空军花费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深入分析了F-22重新生产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完全是可行的。

不过一扯到实际操作时,他们才发现,F-22专用的液压管道供应商早就转行做汽车零件了,座舱盖用的特种玻璃供应商也早就破产很久。那些当年经验丰富的雷达工程师,也都退休在家享清福。供应链断裂的消息,彻底打击了美国重启F-22的希望。要知道,航空工业可不是靠一两个工厂就能搞定的,而是成千上万个配套企业共同努力,才把这个工程做成的。

美国的F-35能走向世界,主要靠是20多个国家的1500多家供应商齐心协力的合作。不过美国自己倒是执意孤行,为了眼前的利益在F-22上搞了不少技术封锁。结果呢,整个生产链的恢复成本一下子飙到了250亿美元,这可远远超出了美国自己的承受范围。

其实,《国家安全期刊》现在的评价,多少带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歼-8II刚刚服役,俄罗斯也正处于严重衰退阶段。F-22作为争夺制空权的绝对主力,技术上的差距实在太大,基本上没啥用武之地。为了安抚盟友,美国还专门开发了F-35,供各国采购。

所以说,F-22的出口禁令当时完全符合九十年代的国际大环境,但美国人为什么会弄错呢?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把苏联俄罗斯当成唯一的竞争者,却忽略了刚刚开始崛起、底蕴深厚,渐渐展现出强大潜力的中国。

中国空军的发展速度

从1999年到2025年,中国空军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我们用二十年走完了美国空军五十年的成长路。

回想1999年头,咱们中国空军主要依靠歼7和歼8这些二代机,进口的三代机苏27也就少量装备点。而那会儿,美国已经顺利进行了五代机F-22的首飞,实力差距一目了然。照实力比较,我国大致跟美国70年代的水平差不多,还差个两代的距离。

短短二十年过去,我国空军阵容变得丰富多彩了,以歼20领衔、歼16作为补充、歼10C作为辅助的“三剑客”阵营逐步成型。轰炸机方面,主要使用轰6N,预警机除了空警500,还新增了空警2000。再加上运8、运20等一系列支援和辅战机型,跟美国的差距基本抹平,整体实力已经跃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

歼20的出现无疑是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战机呀,2011年它顺利完成了首次飞行,到了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比美国预料的提前了整整15年。有了中国航发、雷达、复合材料和数据链这些产业链上的优势,现在歼20的数量已经超过了F-22,规模也变得更加庞大。

2007年的时候,我国空军大概有40万军人和2700架各种类型的战机。后来,随着二三代战机的退役,到了2010年,我国的战机数量迅速减少,降到大约1500架,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纪录。不过到今年,经过五代机的全面更新换代,我国空军的规模又恢复到40.3万军人和2284架飞机的战斗力。

这些年来,美国一直以嘲讽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国防进步,觉得我们不过是在拙笨地模仿西方的科技。不过,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多款新型战斗机,以及各方面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却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特别是去年中国推出的两款六代机首次亮相,简直把美国五角大楼吓了一跳。今年年初,美国空军参谋长奥尔文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对美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他们在新一代战机的研发方面,确实走在了美国的前头,咱们得引起重视和警觉。

不过,眼下的美国来说,基本上已经来不及了。未来六代机的研发速度上,美国已经难以再占得半点领先,咱们注定要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

观察者网提到,复产F-22战斗机难度有多大?这到底意味着啥?中国国防报则指出,中国空军正迈入发展的“快车道”。瞭望智库也有消息,态度变了!美空军在推动“重新优化”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