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刚给黄岩岛划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月13号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就急着跳出来指手画脚,无端指责咱们别有用心

2025-09-19 04:31:13 109

黄岩岛刚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国国务卿卢比奥9月13日就跳出来指责中国“破坏地区稳定”,还说什么要和菲律宾“站在一起”。 这反应速度,快得像是提前写好了稿子。 问题是,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在这儿搞生态保护,怎么就成了“挑衅”? 美国不是南海国家,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没批准,却天天拿2016年那个非法裁决当令箭,这算哪门子道理?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在夏威夷周边划了大片海洋保护区,怎么没人听他们喊“破坏稳定”?

中国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523.67公顷,覆盖整个潟湖和海岸带湿地,核心目标是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这片海域生态价值极高,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非法捕捞影响,珊瑚覆盖率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也面临枯竭风险。设立保护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长期科学监测和生态评估的结果。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珊瑚礁退化率在过去二十年间超过40%,黄岩岛作为少数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之一,亟需系统性保护。

菲律宾在得知中国设立保护区后,立即发表所谓“强烈抗议”,声称黄岩岛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有权主导相关活动。 这种说法完全无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元朝时期已有明确航海记录,明清两代均将其纳入海防体系。 1935年,中国政府正式命名“斯卡伯勒礁”为黄岩岛,并列入中国版图。 1983年再次确认其为中国固有领土。 这些历史证据构成了中国主权主张的坚实基础。

2012年4月,菲律宾试图以执法名义扣押中国渔船,引发黄岩岛对峙事件。 中国海监船迅速抵达现场,依法维护海域秩序,自此实现对黄岩岛的实际管控。此后多年,菲方多次试图挑战中国主权,包括派遣船只强行进入潟湖、组织渔民大规模聚集等。 中方始终采取克制但坚定的措施,确保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此次设立保护区,正是对长期管控能力的一次制度化升级,而非突然的“扩张行动”。

美国国务院随即表态,称中国的行为“加剧紧张局势”,并重提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 然而,该仲裁庭由日本籍法官担任庭长,程序上排除了争端当事国中国的参与权,严重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0条关于协商解决争端的规定。 国际法院前法官指出,此类单方面提起的仲裁缺乏合法性和公正性。 更荒谬的是,美国本身并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反复援引其条款对中国施压,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其干预南海事务的真实意图。

卢比奥所称“中国阻止菲律宾渔民传统捕捞”更是无稽之谈。 多家媒体实地采访菲律宾渔民后发现,多数人表示并未受到中方阻拦,反而在中国海警提供补给和救援的情况下得以安全返航。 所谓“传统渔场”说法也经不起推敲——黄岩岛为孤立环礁,距离菲律宾吕宋岛西岸超过200海里,远超一般渔民传统作业范围。 历史上菲律宾渔民极少在此长期作业,所谓“传统权利”纯属虚构。

美国近年来不断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7月份宣布提供6300万美元援助,用于提升菲方海上监视和执法能力。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采购雷达系统、无人机和通信设备,明显指向针对中国的监控网络建设。 与此同时,美军频繁在南海举行所谓“自由航行”行动,出动航母战斗群、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制造军事紧张氛围。 五角大楼文件显示,2025财年美军在印太地区的演习次数较2020年增长近三倍。

菲律宾军方近期也在三描礼士省附近海域举行实弹演习,发射以色列制“长钉”NLOS导弹。 尽管射程仅25公里,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其政治象征意义不容忽视。 这类行动往往在美国高官访菲前后展开,显示出明显的联动节奏。 美方通过军事支持和舆论鼓噪,鼓励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强硬姿态,从而为自己介入创造借口。

中国在黄岩岛的主权活动始终遵循和平、合法、可持续的原则。 设立自然保护区不仅符合国内法律,也契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义务。 相比之下,美国在太平洋拥有多处大型海洋保护区,如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纪念碑,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从未见任何国家质疑其动机。 为何中国在同一片海域采取类似举措,就被贴上“胁迫”标签?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常态化巡航,主要任务是驱离非法捕鱼的外国船只,救助遇险渔民,维护海洋环境。 而菲律宾部分船只常携带炸药、毒药等违禁工具,在珊瑚礁区进行毁灭性捕捞,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中方执法行为恰恰是在履行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海洋保护责任。

#热问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