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果真是外行?只要跟张灵甫一比,就看出杨伯涛错得有多离谱了

2025-11-23 02:37:23 131

一提黄维,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笑,似乎一直跟“永动机”和“外行”捆绑在一起。其中尤其是“黄维是外行”这句。

须知老年时的杨伯涛,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连家人都不认得了,却竟然还记住了黄维。

于是,杨伯涛就用这句话,给黄维来了个盖棺定论,那么黄维果真是外行吗?这个就要从两方面分析了,第一个方面就是黄维的水平到底如何。

黄维是黄埔一期生,跟陈赓、杜聿明、宋希濂、孙元良等人是同学,跟前面几位相比,黄维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字“固执”,当然也就是一根筋。

黄维的成名战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之战,这一战在当时号称“血肉磨坊”,黄维时任第18军67师师长,奉命驰援罗店。

于是中日双方在这里展开了争夺战,黄维率军死抗日寇,打得那叫惊心动魄,以至于最后连文书、炊事兵等非战斗人员,也都被他投入了战斗,手下三个团长一死两个重伤,硬是完成了任务,虽最后全师仅剩下不到一个团的人员。

所以,战后黄维就成为了国军名将之一,被蒋介石称赞为“忠勇可嘉”,亲自赠送了自己的签名照片,以示对黄维的赞许和重视。

不过不得不承认,黄维之所以能打赢这场“血肉磨坊”之战,除了其具有极端顽强的防御能力之外,也暴露了战术呆板的缺点,这跟他的性格是出奇的一致。当然也有日寇的原因,毕竟日寇也是很喜欢打这种“呆仗”的。

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的话说就是:炮兵轰完了步兵冲,步兵冲完了炮兵轰.....永远是这一招。

只不过后来在1940年左右,黄维由于得罪的何应钦,而被发配到后方教书去了。也就是说当黄维再度出山,被任命为第12兵团司令时,他足足有八年的空档期——这可就要命了!如何能跟长期摸爬滚打在第一线的胡琏等相比啊?

咱就不要说其性格缺陷了,只战场嗅觉等都严重退化了。对我军的了解,恐怕还停留在过去。而胡琏则由于在解放战争期间跟我军交过手,被咱刘伯承元帅狠狠修理过一把,自然懂得解放军有多难打了。

可黄维呢?俩眼一抹黑就被蒋介石提溜出来了,且还对阵的是战术战法极其多变的刘伯承和陈赓。

所以与其说是黄维是外行,不如说蒋介石是外行——哪有把王牌部队,交给一个脱离一线达八年之久的人去指挥的,摆明了是送人头来的,这个锅黄维背的有点冤!

如今,既然搞懂了黄维的水平如何,那还要从第二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这就是找参照物,对比一下也能看出问题来。那么是谁呢?正是张灵甫。

一则这两位都善打呆仗,二则还都统领着国军精锐,无非一个葬送了整编74师,另一个葬送了第十八军,三则就是这两人都犯了如下这两大错误。

其一:都是急功冒进,导致被围困

张灵甫之所以非要玩中心开花战术,把自己搞成了急功冒进,说白了就是仰仗其装备上的精良,这点跟黄维在淮海战场上是一致的。

须知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制定的战术是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

而淮海战场上,救援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署也是讲究协调配合,多线行动。

比如有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13万余人的兵力,沿陇海线正面东进。可黄维兵团却一路火花带闪电,后发先至一杆子跑到了邱清泉、李弥兵团的前面去了。

即,都成了出头鸟,最终玩拉胯了。而这背后恐怕是这两人好大喜功的心理在作怪,却高估了友军的作用,毕竟一旦你成功了,啥功劳都是你的,我们这些友军能得到啥?

至于战术安排方面,黄维明显是行家里手——由于驻马店至蒙城沿途都是黄泛区,黄维就让坦克殿后,毕竟黄维清楚咱解放军没啥重火力,依靠轻武器也能取得优势。

于是,在11月18日黄维兵团主力在蒙城和中野交火,攻破涡河防线,随后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阵地。直到21日,110师带着坦克团才赶上兵团主力.....敢问这叫黄维是外行吗?

相反张灵甫才是妥妥外行,为了上孟良崮,玩他的中心开花战术,却把300多门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都丢下了。

正是因整编74师,缺乏了这些重火力的支持,根本无法抵挡咱解放军的围攻,导致了仅三天就被团灭了——这妥妥是扬短避长,天晓得张灵甫为何非要上孟良崮!

其二:都一意孤行,导致全军覆没

杨伯涛之所以说黄维是外行,是因黄维兵团受阻后,杨伯涛看出来了若再不走的话,一切就都凉凉了。于是他向黄维建议:以蒙城为核心调整部署。其实就是赶紧逃,救什么黄百韬啊,自己命更要紧。

奈何黄维却耽搁了,且还认为此举不妥,违背蒋介石增援黄百韬的指令。于是导致了黄维兵团丧失了最佳突围时机,最终被全歼了。也就是说杨伯涛才是蒋军战将的标准作风,毕竟死道友不能死贫道,是蒋军的老传统了。

当然也可理解为,杨伯涛跟黄维的矛盾,是因各自性格上的差异导致。这点在两人进入功德林后,也能看得很清楚。

而杨伯涛之所以更欣赏胡琏,是因“胡琏所到之处,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这个评价是白崇禧给胡琏的。

白崇禧不是夸他呢,而是在讥讽。所谓:凡有解放军的地方,胡琏就躲得八丈远,而没有解放军的地方,胡琏就出来耀武扬威。可黄维性格上的一根筋,却不允许他如胡琏这样,因此导致了他一意孤行不听杨伯涛的建议。

同样,张灵甫也是这样,但他的性质却远比黄维更恶劣百倍。在张灵甫准备上孟良崮之前,其上司黄百韬就连忙给张灵甫发电报:孟良崮乃石头山,山上没水,怎么守得住,当下应该抢夺垛庄或向25师靠拢。

结果张灵甫却强硬表示:我的重型装备太多,强行突围损失太大,且还反问黄百韬:“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当时气得黄百韬上不去下不来,最终只得无奈说道:“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可最终结果却是,张灵甫为了上孟良崮,还不是都把这些重装备给扔下了?所谓“不能损失重型装备”一看就是胡扯。

同时更要清楚,黄百韬是张灵甫的上级,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

杨伯涛是黄维的下级,仅是建议,不是命令。

可张灵甫却敢对着黄百韬如此叫嚣,典型的被宠坏的熊孩子做派!

所以,这亏得是黄百韬死了,若他还活着的话,恐怕必会反驳杨伯涛的——跟张灵甫一比,黄维简直是战神一般,张灵甫才是真正的外行啊!

啥都怕对比,这一比就看出来了谁才是外行了吧?因此才说,杨伯涛说黄维是外行,错得也太离谱了......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