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兵最后的武器:我必须要有牙,不然历史谁来讲?

2025-08-27 11:54:09 202

百岁老兵最后的武器:我必须要有牙,不然历史谁来讲?

广州一家大医院的口腔科,最近来了个“怪”老头。

一百零五岁的高龄,精神头看着还行,就是一张嘴,话就有点漏风。他也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安上一副利索的活动假牙。

这事儿说大不大,可搁在一个百岁老人身上,风险就陡然升高了。他之前跑了好几家地方,人家一听年龄,都客客气气地给劝退了。

可这老头,倔得很,非要找到一个敢接的。口腔科主任景向东看着眼前这位一身素净、戴着顶旧呢帽的老人,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大年纪,折腾个啥劲儿呢。

一问才知道,这位叫李岗的老人家,身份不简单。他是个有86年党龄的老战士,还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退下来的老校长。

他这么急着要“武装”自己的牙齿,是为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给国家版本馆录制口述历史。要把他脑子里那些亲历的抗日烽火、解放炮声,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

几个月前,老爷子刚从一次中风里缓过来,身子骨还算硬朗。偏偏就在节骨眼上,嘴里那副旧假牙闹起了罢工,说个话都往下掉,采访录着录着就得停,急得他火烧眉毛。

“必须得弄好!这是我最后的阵地了!”李岗老爷子的话掷地有声。

景向东主任听完,心里头那点犹豫立马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肃然起敬。眼前这位,可是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英雄,他的身体和意志,早就被淬炼得跟钢铁一样。

“这台手术,我们必须接!而且必须打赢!”景主任当场拍了板。整个科室立马行动起来,像是接到了一份军令状。

说起来,李岗老校长执掌过的仲恺农校,那也是大有来头。这所学校是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而建的,何香凝女士是首任校长。从这里走出来的人,骨子里都带着一股子为国为民的劲儿。

李岗自己的人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本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文科生,可当年亲眼看着日本人的飞机,把自己在梅州兴宁的母校炸成一片废墟,他就改变了主意。国难当头,文学救不了国,得学实实在在的本事。

于是,他转头扎进了农业的海洋。他觉得,让大伙儿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1939年,19岁的李岗在祠堂改建的临时教室里,举起了右手,宣誓入党。从那天起,他的人生就跟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为了信仰,他没少吃苦。被捕入狱十个月,敌人的老虎凳、辣椒水都尝了个遍,愣是没从他嘴里撬出一个字。那种地方,比如像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进去就是九死一生,靠的就是一口咬碎了牙也绝不松口的硬气。

解放后,他又响应号召,放弃了广州安逸的生活,跑去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英德黄坡开荒。那股子劲头,跟当年奔赴北大荒的知青们没两样,都是要把青春和热血,浇灌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

医院这边,给老爷子的治疗方案进行得又快又好。装上新牙的第二天,李岗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电视台的录制现场。

他女儿李颂华后来高兴地跟医生反馈:“效果特别好!说话清晰多了,录制特别顺利。老爷子一高兴,中午还吃了好几块牛肉呢!”

在诊室里,当李岗听说有记者来自《羊城晚报》,他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羊城晚报》啊,我熟!你们早期的副总编辑方亢,是我的大学同学!”老爷子打开了话匣子,“当年我俩一块儿被抓,在一个牢里待着,后来又一起被救出来。他后来去西藏当《西藏日报》的副总编,我们还经常通信呢。”

历史的细节,就在这些不经意的闲谈中,鲜活了起来。

有人问他,为啥非要这么执着地讲述过去?

他乐呵呵地说:“人啊,得知苦才知乐。我们那时候那么难都过来了,就是心里信着,天一定会亮。我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其实,这位老战士为“后浪”们做的,远不止讲故事这么简单。

他自己的生活,朴素得让人心疼,住在没电梯的老宿舍楼里,分新房的机会,全都让给了更需要的同事。

可他对别人,却大方得不行。从2003年开始,他每个月雷打不动地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500块,捐给贫困学生。这事儿,连他家里人都是后来无意中发现一沓厚厚的汇款单才知道的。

有一阵子,他还定期给甘肃渭源县的民办老师寄钱,因为他觉得,那些在艰苦地方点亮孩子希望的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下来,零零总总捐了二十多万。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地照亮着那些需要温暖的角落。

老爷子这一辈子,真是活得通透。他争分夺秒,不是为了对抗死亡,而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完成自己最后的使命。那副新安装的假牙,哪里是什么医疗器械,分明是他擦得锃亮的最后一杆枪,要把历史的真相,稳稳地传递到下一代人手里。这股子精气神,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