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当天174亿,如今只剩81亿,股东趁高减持1.19亿,上次套现13亿的人已离场!

2025-09-11 10:35:29 78

174亿到81亿,股价腰斩,市值蒸发93亿,立高食品的股东们却在这时候“组团”减持,套现1.19亿,理由是“个人资金需求”。 这不是第一次,早在2023年,一位联合创始人就已经套现13亿离场。 公司说业绩好,股东却拼命卖,到底谁在说谎?

7月1日到7月10日,短短十天,白宝鲲减持250万股,套现1.19亿,均价在45.33元到50.59元之间。 这个价格,是立高食品近一年来的高点。 换句话说,他卖在了“山顶”。 陈和军也不甘示弱,6月就减持了21.7万股,套现1152万。 员工持股平台“立高兴”“立高创”也跟着卖,分别减持48万股和37万股,动作整齐得像排练过。

立高食品的回应很官方:“股东个人资金需求,不涉及公司经营。”但市场不买账。 上市首日市值174亿,如今只剩81亿,股价从高点跌去一半,谁还信“个人需求”这种话? 更扎心的是,2023年,一位联合创始人已经套现13亿离场,那时候公司股价还在高位。 现在回头看,像是提前踩点,精准撤退。

业绩看起来并不差。 2025年上半年,立高食品营收20.7亿,同比增长16.2%,净利润1.71亿,增长26.24%。 在烘焙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这成绩算亮眼。 可股东们却选择在“成绩单”发布前后减持,时间点踩得比蛋糕还准。 市场开始质疑:是不是内部人早就知道,高增长只是“回光返照”?

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尤其刺眼。 立高兴、立高创,听名字像是“自己人”,这次也同步减持。 它们不是普通投资者,是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 换句话说,是“核心团队”在卖。员工平台都跑了,普通投资者还怎么安心睡觉? 这不是“个人需求”,这是“集体撤退”。

这不是孤例。 2025年以来,A股至少有111家公司出现“组团减持”,理由千篇一律:“个人资金需求”。 胜宏科技、维海德、立高食品,一个个名字背后,是股东们精准踩点、集体套现的默契。 市场开始习惯这种模式:业绩一涨,股价一高,减持公告就排队来。 投资者成了“接盘侠”,股东们则笑着数钱。

立高食品的股价走势像坐过山车。 2021年上市,发行价28.28元,首日暴涨到80元,市值直冲174亿。 那时候,它是“烘焙第一股”,资本宠儿。 可好景不长,2022年开始回调,2023年反弹一波,2024年又跌,2025年再涨一波,如今又跌回原点。 股东们每次反弹都卖,散户每次反弹都追。 现在回头看,谁在割谁,一目了然。

更微妙的是,立高食品的主业是冷冻烘焙,疫情那几年确实吃到红利。 居家消费、预制食品、烘焙热潮,让它一度成为“风口上的猪”。 可风口过后,猪会不会摔下来? 股东们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不信未来,只信现金。 13亿、1.19亿、1152万……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他们对公司估值的“投票”。

市场也开始分化。 一边是券商研报继续唱多:“烘焙赛道空间大,立高具备渠道优势”;一边是股东清仓式减持,员工平台同步撤退。 你相信谁的嘴? 还是相信谁的钱? 股东们用账户里的转账记录,给出了最诚实的答案。

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2021年上市首日买入立高食品,拿到现在,账面亏损超过40%。 而如果上市当天就卖出,能赚180%。 可现实是,散户在80元冲进去,股东在50元跑出来。 时间差、信息差、资金差,每一环都在碾压普通投资者。 你以为在买成长,其实是在买“退出通道”。

现在,立高食品的市值停在81亿,市盈率还有30倍。 不算便宜,也不算贵。 但问题是:如果股东都不看好,谁来撑住这个估值? 是下一批散户,还是下一波“个人资金需求”? 没人知道。 只知道,减持公告还在路上,套现的故事还没完。

你说,这是市场自由,还是信息不对等的收割? 下一次“组团减持”来临,你会是买家,还是看客?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