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18年失去双眼双手获一等功,待遇如何?

2025-10-27 07:50:50 60

说起“排雷英雄”杜富国,他在2018年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却获得了国家的一等功。那么,他现在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

前言:

201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一位失去双眼和双手的英雄战士。当他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几乎所有人都红了眼眶。他就是被称为“排雷英雄”的杜富国。

现在的我们都过着安宁的日子,为了生活忙碌奔波。有这么一群人,在这平静的生活中,他们仍然带着专业的装备,在各个山林间穿行,稍不留神,或许就再也无法归来。

这群人很安静,不张扬,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他们。他们默默地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这片天空。

杜富国认为,能穿上军装为老百姓做事就是他的心愿。但一场意外让他不能再在前线工作了,那么国家又是怎样安排他的未来生活的呢?

去最急需的地方

1991年11月,杜富国在贵州湄潭出生。他的外公曾是一名坚强的军人,受外公影响,杜富国从小就梦想着能够穿上军装。

2010年12月,19岁的杜富国参军入伍,终于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穿上军装后,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

他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就懂得帮助爸妈照看弟妹,稍大一点还会帮忙做家务,为爸妈分忧。在爸妈眼中,杜富国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得知他想成为军人的愿望后,他们给予了全力支持。

杜富国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了云南边防。刚到那里,战友们就告诉他,要像骡子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杜富国干得特别好,每次遇到辛苦累人的活儿,他都主动揽下来,从来不会抱怨。平时他总是笑眯眯的,干活儿特别有劲头。闲下来的时候,他还喜欢读书。杜富国高中毕业后就去参军了,但他心里清楚,当兵也不能放弃学习。他一直记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一直坚持学习。

我国边境有不少雷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比如在云南麻栗坡县,李运忠向央视记者反映,他爷爷曾在一片林子里种过一棵茶树,但因为雷区的缘故,家里人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敢再进去过了。

李运忠说,2006年,他在草地上干活时,不小心踩到了地雷。还没反应过来,地雷就炸开了,他的右小腿当场被炸掉了。

虽然李运忠现在不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了,但那片草果地依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之一。家里人还是得小心翼翼地去地里干活。

同村的金良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结果失去了双腿。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他们走路的时候都不敢迈大步,只能慢慢挪着,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有些调皮的孩子,不听大人的劝告,偷偷跑到树林里玩,结果很容易就踩到地雷,一旦踩到,谁也救不了。

在其他边远地方,放牛的村民们也遇到了大麻烦。有时不小心,牛群吃着草就跑上了山,村民们根本不敢上去驱赶,因为牛刚走上几步就触雷了。

一位名叫老陈的村民说,有一次他去距离家仅有300米的小山坡砍柴,没想到刚拿起斧头,就踩到了一颗地雷,结果炸掉了脚。老陈至今还很自责,认为这场意外让他变成了一个“废人”,失去了劳动和赚钱的能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大型的清除地雷活动,但由于过去的原因,边境地带仍然散落着大量地雷和其它危险的爆炸物品。

在李运忠生活的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全村一共有2万多亩茶园,其中有8000亩是雷区。坝子村一共有40多户人家,过去30年里,有6人被地雷炸死,8人被炸成残疾。

比如在麻栗坡县的天保镇八里河村,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两件假肢或拐杖,有些村民体内至今还留有炸弹碎片。再往雷区靠近的富宁县田蓬镇有个著名的地雷村,村里87个人中有9个人是少了一条腿的。

杜富国在部队里听说了这些情况,发现即使在和平时期,还是有人因为炮火而受苦,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当他听说要组织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虽然杜富国只有两只手,能做的事情不多,但他认为,只要能移除一颗地雷,就能减少当地居民遇险的几率,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央视的《国防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杜富国写的请战书。上面写着,他听说在雷区生活的村民10年里被炸了3次,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好像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要去扫雷!”

杜富国写下了请战书后,心里挺纠结的。以前他给家里打电话时,总是老实汇报工作安排,但现在要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要不要告诉父母呢?

杜富国想了想,决定对父母说谎。他像往常一样询问父母的身体情况,然后说自己要去执行任务。当父母追问时,他随口应付过去了。

杜富国不想让父母操心,毕竟扫雷工作非常危险。

因为时间久了,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已经和树木的根系纠缠在一起了。再加上地质活动变了,一些地方可能会发生泥石流等灾害,让这些潜在的危险转移。这些爆炸物的性质和结构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爆炸。

2015年夏天,杜富国参加了我国边境的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他和来自不同队伍的400多名战友一起前往西南边疆。

轰鸣声响彻耳畔,仿佛大地都在颤抖。那震耳欲聋的巨响如同惊雷般划破天际,让人不寒而栗。四周的空气仿佛都被这股力量撕裂,带来了片刻的窒息感。

清除地雷的工作非常耗时,杜富国和他的同事们常常在一个地方驻扎好几个月,只有当那片土地上的所有地雷都被彻底清除后,他们才能完成任务。

当杜富国第一次看到住在雷区的村民们,他内心感到十分震惊。面对村民们那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庞和那些因雷患而失去的肢体,他坚定地想:“一定要把这片雷区彻底清理干净,给边境的乡亲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杜富国在西南边疆的3年扫雷工作中,无数次走进充满危险的雷区。他总共排除了2400多枚地雷和其他爆炸物,还成功处理了20多起险情。

2018年10月,杜富国和他的团队来到了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坝子雷区,这里的居民,像李运忠这样的村民,已经期待扫雷队伍很久了。村民们看到扫雷队伍,就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期盼着能早日自由行走,再也不用担心地雷的威胁,孩子们也能安全地玩耍,不再害怕被炸伤或炸死。

10月11日下午,扫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根据以往安排,扫雷任务会分成两人一组。杜富国和战友艾岩穿着防爆服,弯着腰走在满是树枝的陡坡上。

虽然这里已经进行了爆破处理,山上的土壤变得松软,露出了不少地雷,但杜富国还是不敢大意。艾岩踩着杜富国留下的脚印,协助他前进。

一阵“滴滴滴”的声音传来,杜富国发现了露出一点点的雷,他认出是67式的加重手榴弹。按照规矩,他需要用对讲机告诉分队长,然后等待下一步指示。

这些排雷队员都挺有经验的。分队长让杜富国按照步骤去排雷,艾岩一听这个安排,就想过去跟杜富国一起干。

杜富国对他摆了摆手,说了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你往后退,让我来处理。”

艾岩加入排雷队伍的时间比杜富国晚一些。队伍里有个习惯,新人总是跟在老党员后面,沿着他们的脚步前行。杜富国特别重视这个习惯,他常常主动走在雷区的最前端,处理那些最危险的雷。

这种手榴弹的威力比普通的大几倍,稍不留神就会爆炸。艾岩虽然不放心,但杜富国要求他后退,艾岩还是照做了。

他往后退了两步,还没来得及回头,身后突然传来一股热浪和冲击波,将他整个人扑倒在地。厚重的防爆头盔也被掀飞了。艾岩下意识地用手挡住了脸,耳朵瞬间失去了听力,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艾岩感觉不对劲,勉强回头望向杜富国,只见平时爱说爱笑的他现在满身是血,倒在地上。后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艾岩回忆起那一幕,说杜富国的脸朝着自己,他知道应该立刻通知班长和医务人员,但当时完全无法主动思考,一切行动都靠本能。

突然的爆炸声吓到了其他正在扫雷的战友。杜富国的班长边拿起对讲机让大家停止扫雷作业,边朝杜富国扫雷的区域跑去。

班长第一次见到杜富国时也愣住了,但马上通过对讲机呼叫救护人员带上担架。这时的杜富国双手已经不见了,脸上全是血,眼睛部位模糊不清,还有东西在流出来。好在杜富国还清醒,能听到班长和艾岩在叫他。

担架很快被抬了上来,班长和艾岩轻轻地把杜富国放了上去。战友们一边抬着担架往山下跑,一边呼唤着杜富国的名字,生怕他昏迷过去。

在央视采访时,杜富国说,爆炸前,他正按步骤清理手雷旁边的土,突然就爆炸了。他来不及反应就倒在地上,全身不能动,也感觉不到疼,整个人像是麻木了,完全没有直觉。但他能听到战友的声音,听到了艾岩和班长喊他。

杜富国被送进了医院。他的父母接到大队电话,连夜从遵义赶到了医院。在接到杜富国领导电话之前,他们完全不知道儿子去了那么危险的地方。

杜富国的父母整晚都忧心忡忡,到医院后见到了他的领导,得知了他的伤情,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杜富国双手、双眼都被炸没了,现在还在抢救中。

经过3天3夜的5次大手术,杜富国终于被救回来了。不过,年仅27岁的杜富国再也没有了双手,眼珠也被摘除了,大腿根部有90%的创伤。

杜富国的父母这几天睡不好觉,因为他们的儿子在边境做了一项非常危险的扫雷工作,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杜富国受伤后,他的领导、父母和医生商量着不告诉他真实伤情,并准备了多套心理干预方案。结果,杜富国的情况稳定下来后,这些计划都没有派上用场。

杜富国遭遇爆炸后,他神智是清醒的。他知道这种雷的威力,怎么可能自己伤势不重呢?尽管他心里难过,但他知道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他看到妈妈很难过,就安慰妈妈别太伤心,要多注意身体,家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妈妈呢。

杜富国的故事慢慢被人知道了,很多记者想来采访他,但他的家人怕打扰到他休息,就没让他们轻易见到。杜富国的爸妈虽然心里很难过,但也很为他感到自豪。因为在危险的时候,他保护了别人,这正是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担当。

杜富国躺在医院里,心里一直挂念着那个还没清理完的雷区。按照原计划,他们本应在十天后完成这次大规模的排雷任务。

每当战友去医院探望,杜富国总是关心雷区的最新情况。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艾岩明白杜富国的心意。扫雷任务刚开始时,杜富国就将自己的微信昵称改成了“雷神”。如今因伤不能再参与扫雷,他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

杜富国的战友们都告诉他,安心养病就好,剩下的活儿都交给我们。

11月16日下午,当地乡亲们在场边注视着。数十名战士手牵手,唱着军歌,走过那片危险的雷区。战士们从山下走到山上,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乡亲们的眼眶渐渐红了。这片“生命禁区”在排雷战士们的努力下,终于回归了平静。

杜富国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虽然他现在不在前线,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成绩显著

杜富国的故事被报道后,大家称他为“排雷英雄”,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些无私奉献的战士们。

2018年11月18日,杜富国得到了一等功的表彰。

在网络上有这么一个玩笑,三等功是站着拿的,二等功是躺着拿的,一等功则是家属拿的。什么样的人可以获得这样的荣誉呢?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有较大帮助,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得到三等功的荣誉;如果贡献重要,个人表现非常出色的,可以得到二等功;而对国家和人民有重大贡献,影响深远的,可以得到一等功的表彰。

2019年4月,四川凉山的27名消防员在救火中英勇牺牲,被追记了一等功;2020年7月,战士王亮英勇救助了一名翻车落水的人,也被追记了一等功;2021年,新疆某边防团的三位战士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被追记了一等功……

杜富国在2018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9年7月31日,他被习近平主席授予“排雷英雄战士”的荣誉称号。

杜富国说,面对大家的夸奖,他觉得这些荣誉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是替整个排雷大队领奖的,这些荣誉属于那些在排雷工作中流过汗、流过血的所有战士们。

当前的日子

杜富国伤情稳定后,被转到重庆西南医院进一步治疗。他需要进行疤痕修复,因为一些爆炸碎片嵌入了体内,形成了突出的疤痕,这些疤痕经常发炎感染。

杜富国的医生说,在整个治疗期间,杜富国从未喊过疼。他承受了超过一千次的注射,但仍能笑着安慰身旁的家人。

杜富国没有被这场意外打倒,他通过了贵州大学的成人高考,成为了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向残疾人群体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家对未来生活保持希望和热情。

国家为这位战士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按照我国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一到四级的残疾军人,国家会负责他们的生活费用直到终老。对于在家休养的残疾军人,国家会发放护理费,其中一二级因公致残的护理费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三到四级因公致残的护理费为40%,因病致残的一到四级护理费为30%。此外,残疾军人在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按照最新规定,杜富国还能得到一笔抚恤金。除了这笔抚恤金和护理费,杜富国在日常生活中还能享受到其他优惠政策。

对于杜富国来说,他看重的不是补助,而是希望回到战友身边的心。他每天都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战友们身边。

在202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杜富国荣获了“八一勋章”,这是军人中的最高荣誉。习近平主席亲自为他颁发了这份荣誉。到了10月中旬,《解放军报》宣布,杜富国已经正式回到了他的岗位,回到了他的本职工作。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