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昆明、丽江、大理会有高原反应吗?

2025-07-15 02:21:32 104

不少人向往着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去云南旅游,却又顾虑会不会有高原反应(简称高反),特别是一些老年人。高原反应是什么样的?常在平原生活的我们能适应吗?作为一个在昆明生活过八个月和多次去丽江、大理旅行的人,以下便是我的亲身体验。

昆明翠湖

最初我在2013年的元旦去云南,那趟旅行去了传统的昆大丽,也就是昆明-大理-丽江路线,彼时高铁还未开通,体验的是“云南十八怪,汽车比火车快”的穷游之旅,却也玩耍得颇愉快,除了发现云南北部冬天也很冷——在丽江需要穿毛衣和羽绒服之外,没有别的意外。当时从深圳直飞昆明,昆明海拔平均为1890米,虽然不比大理和丽江,相对于深圳来说也算高海拔了。全程大概玩了五天,没有任何不适。

2021年的春天,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又去了昆明常住。和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冬天不一样,这次到的时候是三月,按理说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然而每天早上起来开水龙头的时候都有静电,鼻子变得干起来,里面常常凝结着血块,这个症状跟以前出差去北京一样,我想应该就是单纯的干燥。

一个星期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手和脸黑了几乎一个色号,开始涂防晒、打伞和戴手套(后来发现防晒衣和手套几乎是所有当地人的标配)。

有次周末我们打车去圆通公园看樱花,司机说我的症状就是高原反应。我没太在意,第一是觉得高原反应应该是头痛等更严重明显的症状,第二是觉得可能刚过来不久,慢慢适应就好了。

然而我的症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反而加重了。身上开始长湿疹,一片一片的,家属开始掉皮、长包。我掉头发相当严重。与此同时,我鼻子里的干血块几乎没有消停过,不得不买了专门喷鼻子的生理盐水和加湿器。三个月后我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晕眩几秒钟,只能静坐在床边等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过去。后来家属跟我说他也早就有这种感觉。

国庆节的时候我回了一趟成都,听火车上一位女乘客说,她在昆明的喝水量是成都的两倍。我暗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到干燥。

一直到七个月后离开,才明确当初的症状并不单是因为紫外线和干燥,而就是高原反应。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人来到高原就会有这种反应,而在高原居住久了回到平原因为氧气的富足反而又会有一种醉氧一样的平原反应。

颇为奇怪的是,我们当年十一月去海拔更高的大理和丽江旅行,反而没有在昆明的这些感觉。也许是旅行使人心情放松,从而减轻了高反?

在大理的时候我们住在海东,大理古城海拔比昆明高,约为2052米。洱海湖面海拔约1972米,也不低的。我们在双廊古镇玩的时候,除了太阳下面有点晒,并无太干燥的感觉。我想也许有个原因,就是靠洱海这个巨大的水源蒸发的水蒸气加大了一些空气湿度?

深秋的丽江古镇

到了丽江依然很舒适。我们住在丽江古镇,海拔2416米。第二天还去爬了玉龙雪山。除了从梯道爬上去看冰川的那一截感觉爬得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爬一段需要休息一段,时刻感觉快不行了不能坚持了(确实有不少人买了园区的氧气瓶,我们没有买),但二十分钟上去看完后再返回,就又立刻恢复了,还接着去了蓝月谷。

坐索道这里的海拔是3358米,没啥特殊感觉。

冰川中段是消融区和上侧积累区的过渡段,这里的海拔是4600-4800米。融化的冰水沿着冰下水道流向山下的白水河。

老年人到这里可能会比较吃力,我也见不少年轻人买了氧气罐。有备无患吧。高原反应因人而异,好像跟年龄也没有太大关系。我有个同事的小孩,到了九寨沟有很严重的高反,不得不立刻返回重庆。

最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先到大理古城(海拔2052米),爬爬苍山(3074-4122米),没有多大感觉去丽江古城(2416米),身体健康去玉龙雪山蓝月谷(这里海拔是2950米),最后体力尚可去玉龙雪山冰川段(4600-4800米)。

旅游小贴士:

急性高原反应的轻度症状:持续头痛,轻微恶心或食欲下降

平静状态依然呼吸急促,可能有肺水肿或者脑水肿,需及时就医

去高原前可以准备葡萄糖口服液、红景天口服液、感冒灵和藿香正气水

有高原反应时需要多休息,谨防劳累

另外注意高原早晚温差大,头一天没有适应前尽量不要洗澡洗头谨防感冒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